“出石温然玉”的出处是哪里
你是不是经常看到朋友圈里那些“不完美”照片,还自以为是地写着“不完美的人生才更美好”?别急,咱们今天要聊的可是美与缺憾的老祖师爷——唐代陈中师的“出石温然玉”。
《瑕瑜不相掩》这首诗,用现在话来说就是说:每个宝石都有瑕疵,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块玉。就像某些明星的小缺陷反而成了标志性,谁还没点小破绽呢?正因如此,它们才显得更加珍贵。这就让人不禁要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完美”?
美与缺憾就像天生的好朋友,永远是并肩而行的。无论是“黄脸娃娃”还是“大眼睛”,每种审美都有它独特的韵味。关键是不应该让这些小瑕疵影响到内在的光芒。就像诗里说的,“光华开缜密,清润仰磨砻”,瑕疵并不会遮蔽真正的光彩,反而会让光彩更显独特。
最后,别再纠结于追求完美,而是学会接受并热爱这些“不完美”。因为正如诗中所说:“今来傥成器,分别在良工。”真正的美,是需要时间和历练的,而这些“瑕疵”恰恰是成就独特美的必经之路。
“出石温然玉”出自唐代陈中师的《瑕瑜不相掩》。
“出石温然玉”全诗
《瑕瑜不相掩》
唐代 陈中师
出石温然玉,瑕瑜素在中。
妍媸因异彩,音韵信殊风。
让美心方并,求疵意本同。
光华开缜密,清润仰磨砻。
秀质非攘善,贞姿肯废忠。
今来傥成器,分别在良工。
《瑕瑜不相掩》陈中师 翻译、赏析和诗意
《瑕瑜不相掩》是唐代陈中师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通过描绘宝石的美丽和瑕疵,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完美的向往。
诗中的“瑕瑜”指的是宝石,比喻人的美丽和完美。作者说出了一个事实:“出石温然玉,瑕瑜素在中。”即使宝石有瑕疵,也不会掩盖其本身的美丽。
诗中接着说:“妍媸因异彩,音韵信殊风。”这里指出美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每个人的美都有各自的特点,所表现出来的音韵也有所不同。美是多样的,并不仅仅限于一种形式和风格。
接下来的两句:“让美心方并,求疵意本同。”提出了对于美的理解:美是可以统一的,但对于瑕疵的追求却是相同的。即使美有很多种,但追求美的心态是相同的。
然后,诗中用“光华开缜密,清润仰磨砻”来形容美。这里的“光华”指的是宝石的光辉,这光辉透露出的是瑕疵的真相;“清润”是指宝石的清澈和透明度;“仰磨砻”则是指对宝石进行加工和打磨。这三个形容词一起描述了美丽和瑕疵的关系,即瑕疵并不会掩盖美丽,反而在光辉和清澈中显露出来。
最后,诗中说:“秀质非攘善,贞姿肯废忠。今来傥成器,分别在良工。”这是对美的评价和展望。美不是妨碍善行和正直品质的,美与善的关系是可以和谐共存的。诗的最后一句指出,只有通过良好的工艺和加工,美才能真正成为一件宝物。
整首诗通过宝石的形象,展示了美与瑕疵的关系以及对美的追求。通过这一形象,诗中表达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愿望,并传达了美与善的和谐共存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