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编制依据有哪些
预算编制依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法规:包括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2. 标准和规范: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以及其他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质量验收规范。
3. 计价定额和计价办法: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计价定额和计价办法、价格信息及其相关配套计价文件。
4. 建设项目相关文件:包括批准的设计概算、施工图纸、合同、协议等。
5. 地质勘察报告:为工程预算提供地质资料,确保施工设计的准确性。
6. 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常规或类似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为预算编制提供施工方案。
7. 价格信息:涉及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价格信息。
8. 风险因素: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及其他相关资料。
9. 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了解上一年度的收支情况,预测本年度的预算变化。
10.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基础。
11. 财政经济政策: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财政经济政策。
12. 事业单位或企业的具体任务和发展目标:如学校的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
13. 预算收支规律:分析历年预算收支情况,特别是近几年的数据。
14. 预算管理职权和财政管理体制:明确预算收支的范围和管理形式。
15. 上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遵循上级政府对预算编制的指示和要求。
16. 单位的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职责和计划。
17. 定员定额标准:确定单位的人员编制和费用标准。
18. 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包括企业的发展规划、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等。
预算编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项依据,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预算编制中如何综合考量法律、法规依据?
工程预算编制中计价定额如何应用?
如何依据建设项目相关文件编制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