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审计具体的分析程序有哪些

审计具体的分析程序有哪些

审计具体的分析程序有哪些

审计分析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审计需求分析 :

了解审计目标和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明确审计范围和重点。

确定审计分析的具体内容和方向。

2. 审计数据收集与处理 :

收集相关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文件。

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包括数据对比、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等,以发现异常或潜在的财务风险。

3. 审计测试与报告撰写 :

进行进一步的审计测试,如实地核查、询问相关人员等,以验证数据分析的结果。

根据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详细阐述审计发现、问题及建议。

4. 比较分析 :

将当期信息与历史信息相比较,分析其波动情况及发展趋势。

将当期信息与预测、计划或预算信息相比较,并作差异分析。

将当期信息与内部审计人员预期信息相比较,分析差异。

将被审计单位信息与组织其他部门类似信息相比较,分析差异。

将被审计单位信息与行业相关信息相比较,分析差异。

5. 内部控制评价 :

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确定其有效性。

6. 实质性分析程序 :

计算分析费用中各项目发生额及占费用总额的比率,进行比较分析。

将费用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进行比较。

比较本期各月份费用金额,对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项目查明原因。

7. 截止性测试 :

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各5张记录费用的凭证,评价费用是否被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8. 抽凭 :

关注大额、异常的交易,查看原始记账凭证,检查支持性文件,追踪已选取项目至相关费用明细表。

9. 列报和披露 :

检查费用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和披露。

10. 前期工作程序 :

了解客户的商业性质、会计方法和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了解客户业务、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估等。

11. 测试程序 :

测试客户的会计记录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测试账户余额、交易记录、内部控制测试等。

12. 样本程序 :

对客户的会计记录和内部控制进行抽样测试,包括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等。

13. 完成程序 :

确认客户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分析比较、确认会计记录等。

这些分析程序有助于审计人员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情况,从而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为撰写准确的审计报告提供支持。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审计分析程序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哪些?

如何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程序中抽样测试的具体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