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雨滴秋残旅梦”的出处是哪里
这句话“檐雨滴秋残旅梦”出自宋代释绍嵩的《鄮山道中答印上人游乳窦》,读起来就像是一幅水墨画,既有自然的静美,又带着 禅意 的味道。其实呢,这不仅仅是一句诗,而是宋代高僧释绍嵩在山里闲逛时的真实写照。
说到宋代,那可是山水诗大发展的时代,诗人们喜欢在诗里写自然风光。比如说,苏轼、白居易这些大佬都喜欢在诗里描绘山水,释绍嵩也不例外。他可能在山里住得有点久了,连檐角的雨滴都能听出韵律来。要不要来听听他是怎么描写的?
在这首诗里,“檐雨滴秋残旅梦”描写的就是那种雨滴落在屋檐上,伴着残秋的旅途梦境。这种画面让人觉得既凉爽又宁静。再看看后面的“夜堂羽磬发禅心”,就是晚上在寺庙的堂子里敲钟,心慢慢就安静了下来。
其实,释绍嵩的诗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五年乳窦峰前路,十里尘媒溪上林”。这就是说,他在乳窦峰前走了五年,在溪边找到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听起来是不是很艰难?但你一看他,在这艰难的路上,他却乐在其中,满山满水都是他的乐趣。
“檐雨滴秋残旅梦”出自宋代释绍嵩的《鄮山道中答印上人游乳窦》。
“檐雨滴秋残旅梦”全诗
《鄮山道中答印上人游乳窦》
宋代 释绍嵩
鸦啼古木乱云深,地带河声足水禽。
檐雨滴秋残旅梦,夜堂羽磬发禅心。
五年乳窦峰前路,十里尘媒溪上林。
满目云山俱是乐,故人携客作幽寻。
《鄮山道中答印上人游乳窦》释绍嵩 翻译、赏析和诗意
《鄮山道中答印上人游乳窦》是宋代释绍嵩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幅山水清幽的场景,并表达了禅修之道和与友人共赏自然之乐的情愫。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鸦啼古木乱云深,地带河声足水禽。
檐雨滴秋残旅梦,夜堂羽磬发禅心。
五年乳窦峰前路,十里尘媒溪上林。
满目云山俱是乐,故人携客作幽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间的鸦鸣、古木、云雾和流水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人在山间听到鸟鸣和水声,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这让他的心境更加宁静。檐雨滴落在秋天残留的旅途梦中,夜晚的堂宇中响起羽磬的声音,这些都让他的禅修心境愈发凝练。
诗中提到了“五年乳窦峰前路”和“十里尘媒溪上林”,这些地名可能是具体的地点,也可能是诗人创造出来的虚构之地。无论如何,它们都象征着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和清幽。诗人用“五年”和“十里”来描述距离,强调了这种追求的艰辛和遥远。云山在眼前,景色如画,诗人以此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喜悦和赞美。最后,他希望与故人一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共同寻找幽静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体验,表达了诗人对禅修之道和与友人共同体验自然之美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诗词传达了一种宁静、清幽的境界,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